宜兴鑫锤锻压设备有限公司
全液压电液锤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分享?
来源:全液压电液锤 | 作者:全液压电液锤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07 | 8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​在传统锻造行业,蒸汽锤的轰鸣声曾是生产线的标志性背景音,但高能耗、低精度、安全隐患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。如今,全液压电液锤的数字化改造正以“精准、高效、智能”为核心,为锻造行业注入新动能。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,解析数字化改造如何让“老设备”焕发“新活力”。

在传统锻造行业,蒸汽锤的轰鸣声曾是生产线的标志性背景音,但高能耗、低精度、安全隐患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。如今,全液压电液锤的数字化改造正以“精准、高效、智能”为核心,为锻造行业注入新动能。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,解析数字化改造如何让“老设备”焕发“新活力”。

案例一:某汽车零部件厂的“双泵合流+智能分流”改造

痛点:传统单泵供油系统能耗高,液压系统压力波动大,锤杆冲击力不稳定,导致锻件尺寸公差超标,废品率居高不下。
改造方案:该厂将单泵系统升级为“双泵合流+智能分流”架构:小流量泵负责日常保压,大流量泵仅在打击瞬间启动,配合主油路加装的蓄能器,形成“能量缓冲池”。同时,在液压阀组中植入物联网传感器,实时采集油温、油压、污染度等16项参数,通过边缘计算模块构建数字孪生模型。
成效:改造后单台设备年节电量达1.2万度,相当于减少10吨标准煤消耗;峰值压力波动降低40%,锤杆冲击力稳定性提升25%,锻件尺寸公差从±1mm缩小至±0.3mm。系统还能自动预警油温超标、油液污染等问题,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下降68%,液压油更换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9个月,单台年维护成本减少8万元。

案例二:某集团的“程控锻打+工艺溯源”升级

痛点:航空航天领域对涡轮盘等高精度锻件的需求激增,但传统设备难以实现毫秒级响应和分段力控制,导致产品合格率不足80%。
改造方案:该集团引入程控电液锤技术,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打击能量、频次、位置的精准控制。工程师可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打击频次、液压压力等17项参数,系统自动生成“锻打曲线”,记录每个零件的“诞生过程”。同时,利用振动频谱分析提前2个月预警柱塞泵磨损,在油液金属颗粒物浓度异常时自动溯源污染源。
成效:改造后涡轮盘平面度误差控制在0.05毫米以内,产品合格率跃升至95%,仅废品回炉成本每年节省800万元。工艺调试时间缩短70%,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%,设备大修周期从2年延长至4年,备件库存成本降低40%。

案例三:某高铁轴承企业的“多材质适配”创新

痛点: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催生高强度铝合金锻件,但传统设备锻造时极易开裂,成型率不足40%。
改造方案:该企业通过电液锤的程控锻打技术,结合数字化工艺库,针对不同材质(如7075铝合金、钛合金)自动调整打击力度、频次和冷却参数。例如,锻造铝合金时采用“轻压塑形-重击成型-微调细节”的三段力输出模式,避免材料内部应力集中。
成效:铝合金锻件成型率从40%提升至85%,成功打入特斯拉供应链。设备还可锻造直径3米的核电压力容器封头,过去这类“巨无霸”零件只能依赖进口,如今国产化率显著提升。

改造启示: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

全液压电液锤的数字化改造,本质是“液压技术+数字控制”的深度融合。通过传感器、物联网、边缘计算等技术,设备从“黑箱操作”变为“透明可控”,实现了三大突破:

精准控制:打击能量误差控制在±1%以内,适应航空、核电等高精度场景;

高效节能:能量利用率从30%提升至70%,年节电量可达200万度;

智能运维:预见性维护使设备综合效率(OEE)从65%提升至82%,备件库存成本降低40%。

这些案例证明,数字化改造不是简单的设备替换,而是通过“技术+管理”双轮驱动,推动锻造行业向绿色、智能、高端方向升级。对于企业而言,每投入1元进行改造,往往能收获3元以上的综合效益——这或许就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。


文章转自文心一言